“变革”进行时————马岭镇后湾组“党支部+合作社”模式走出乡村振兴路
时间:2018-07-02 19:35 来源:庆城县委宣传部 作者:王博雅 编辑:郭海

  “支部引领谋发展,‘五股’丰登促‘三变’”,这句话道出了庆城县马岭镇后湾组近年来大胆创新,探索推出的“党支部+合作社”新模式,带动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架起了一座农业增效与农民增收并重的兴农之桥。

  振兴之策:“党支部+合作社”打造发展新模式

  针对村民凝聚力不强、小农思想根深蒂固,脱贫产业发展后劲不足等问题,马岭镇后湾组党支部积极寻求出路,如何才能使农民由“单打独斗”变为“抱团作战”?

  经过后湾组党支部多次慎重讨论,邀请在外创业的致富能手刘学军回村担任自然组组长。上任初期,面对村小组经济发展现状,刘学军为自己立了两个军令状:如若自己贪污自然村的一分钱立马下台,如若一年内打不开工作局面自己立马下台。

  在外经商多年的刘学军清楚,发展村组经济,没有党支部的领导,群众始终统一不了思想。为此,刘学军提出了“依靠党建聚人心,依靠地理搞开发、依托旅游搞发展,依托集体破难题”的发展新思路,支部成员通过挨家挨户做工作、组织群众代表外出考察等办法拓宽了群众眼界,凝聚了发展共识。在民主决策基础上,后湾组通过“党支部+合作社”的办法,于2015年7月成立了庆城县马岭镇后湾农民专业合作社,确定以土地入股的形式建起了200亩的葡萄园。此后,丰厚的收益彻底打消了群众的疑虑,激发了群众踊跃参与的活力。

  创新之举:“五股”促“三变”构建利益共同体

  随着农业生产方式的变革,分散经营模式已不再符合时代的新要求,必须要走出一条契合现代农业生产“结构升级、方式转变、动力转换”的新路子,全面释放农业发展活力。

  后湾组“党支部+合作社”模式整合了党支部的组织优势和合作社的市场优势,既保证了农户的经营主体地位不改变,又探索出一条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发挥致富堡垒作用的新道路。“后湾组在党支部的引领下,经群众公选成立了四人理财小组,定期公示村小组账务,实现了财务的公开透明。同时,凡村小组重大事项必须经群众大会议定通过,实现了管理的规范化和科学化,已成为庆城县域合作社在发展探索中的榜样和先行者。”庆城县农经局局长史明叙如是说。

  后湾组共147户603口人23名党员,为了不在致富路上落下一人,后湾组党支部通过会议决定用集体结余资金为各户在庆城县马岭镇后湾农民专业合作社入股1万元。后湾组党支部书记杜宏国告诉笔者:“如今,人心思进,让群众主动参与进来,既有利于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又壮大了集体经济产业,个人收入也得到了稳定增长。”

  变革初期,为了解决劳动力成本太高的问题,经过村民商议,通过了147户股民每年每户无条件出10个免费义务工的规定。如未完成10个工分,则每个工分按100元交回给村小组作为超额完成义务工者的劳动报酬。这样一来,既保证了公平公正,也解决了前期产业发展劳动力成本高的问题,初步形成人人参与的良性发展模式。

  乡村之变:激活农村转型创新发展新动能

  日前,笔者来到马岭镇后湾农民专业合作社葡萄采摘园内,几十只白鹅正在葡萄架巷道里觅食,十几名妇女戴着防晒帽在抹芽剪穗和绑缚新梢。

  白鹅难道不会吃掉葡萄枝叶吗?合作社理事刘学军看出了笔者的疑惑,他笑着告诉笔者:“咱们的葡萄园是架式而非篱式,挂果线高,鹅在吃掉园内的杂草的同时还不会毁坏葡萄枝叶,而鹅的粪便又是葡萄的天然肥料,下的鹅蛋还能卖钱,一举三得。”

  笔者还了解到,产业园内正在忙碌的妇女都是附近的村民,“我既是股东,又是工人,一年下来不算分红,仅葡萄园的务工收入就能领9000多元,再加上蔬菜大棚和其他收入,大概有两万多元,家里的基本花费都够用了。”后湾组村民陈红梅说道,她已经在合作社干了两年多了,是里面熟练的技术工人之一。

  穷则思变,后湾组在“变”的过程中探索出了一条适合自己的新路子,实现了共同富裕。为了村集体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打造旅游特色小镇,把全村的群众融入到多元化的产业中去,后湾组党支部利用集体经济积累新办农产品加工厂,利用银西铁路建设的新机遇,新办商品混凝土厂等村级集体企业,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近年来,后湾组党支部带领群众坚持走合作化经营的路子,集体经济累计达到1200多万元,村集体建成和正在建设的有107户花园式别墅、马岭酒厂和黄酒古镇等项目。

 
 
上一篇:   下一篇:西峰区坚持三个“不松劲”开展全域无垃圾治理行动